导读: 9月16日,物联网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在无锡君来世尊酒店隆重举行,论坛由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无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承办,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无锡市信息化协会协办,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对此次论坛予以全力支持。 9月16日,物联网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在无锡君来世尊酒店隆重举行,论坛由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无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承办,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无锡市信息化协会协办,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对此次论坛予以全力支持。 参会权威嘉宾多是本次论坛的亮点之一,主要呈现为“三个多”:一是学术权威人士多。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澳大利亚无线通信专家桂冠奖获得者(与诺贝尔奖同等级)Branka Vucetic、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Peter Sachsenmeier、美国密西根大学吴贤铭制造科学冠名教授及机械工程终身正教授倪军、德国工业4.0平台科学专家委员会会长助理 Yübo Wang、德国工业4.0平台科学专家委员会会长助理Benjamin Rohm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孟飞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院长刘胜、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梅雪松等多位业界顶尖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华中科技大学3名专家出席会议;二是企业权威人士多。ABB中国副总裁,数字化业务负责人李清源、大疆董事长李泽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企业规划咨询部总经理秦卓、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智能制造服务总监官祥臻等企业高管参会;三是政策权威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有关机构领导出席。据初步统计,共有权威嘉宾30人参会,参加本次论坛总人数已经超过700人。 2018物博会物联网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秉承“国际、专业、权威、实用”办会理念,着力打造一场智能制造的饕餮盛宴。本次论坛总体呈现出以下亮点:一是论坛规格的国际性。论坛立足国际视野,聚焦人工智能(AI)等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的前沿领域,通过邀请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Peter Sachsenmeier、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院士Branka Vucetic、美国密西根大学吴贤铭制造科学冠名教授及机械工程终身正教授倪军等国际顶尖专家大咖,交流实践经验,进行思想碰撞,实现智慧共享,积极为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献计献策;二是出席嘉宾的权威性。此次论坛参会的嘉宾均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学术权威、行业精英和业界翘楚,包括李培根、熊有伦、丁汉、杨孟飞、刘昌胜 等多位院士和大疆董事长李泽湘、华为技术中国区企业规划咨询部总经理秦卓等多位企业高管;三是企业案例的专业性。ABB 集团、华为、大疆、海尔等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围绕智能制造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新应用分享实践经验、解读实践案例,总结实践成果。同时,作为论坛的主办单位之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全程为本次论坛提供强大的支持;四是突出论坛的实用性。论坛期间,主办方正式发布《工业物联网互联互通白皮书》。同时,对每个论坛演讲嘉宾和演讲内容进行甄选,突出针对性、前沿性、实用性。 论坛开篇部分将由惠山区人民政府区长吴建元担任主持人,无锡市委副书记徐劼、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重大技术装备处处长汪宏、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高清、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孙文龙等领导分别进行致辞。同时,发布《工业物联网互联互通白皮书》。 上午的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院长助理浦栋麟担任主持人。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院士Branka Vucetic、大疆董事长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李泽湘、美国密西根大学吴贤铭制造科学冠名教授及机械工程终身正教授倪军、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院长、工业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胜、德国工业4.0平台科学专家委员会会长助理 Yübo Wang、德国工业4.0平台科学专家委员会会长助理Benjamin R?hm 、ABB中国副总裁,数字化业务负责人李清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企业规划咨询部总经理秦卓、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智能制造服务总监官祥臻等将就智能制造相关内容进行主题演讲。 本次物联网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是惠山区第三次承办,受益于前两次论坛的规模效应,惠山区通过独创智能制造点线面工作法,探索智能制造由1.0版至3.0版的升级,取得了较大成效。一是提升了全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化改造,推动一大批前沿技术在惠山的广泛应用,涌现出了一大批智能制造的行业“单打冠军”。一汽锡柴被认定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戴卡轮毂“车用轻量化轮毂制造智能化工厂”入围工信部示范项目,万斯集团等多家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毅合捷等多家企业获得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证书,透平叶片、威孚力达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二是提升了智能制造的辐射力。惠山坚持将示范试点作为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的关键环节,在机械、电子等惠山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具代表性的行业,分期分批开展示范试点,着力实现“培育一个、示范一批、带动一片”的规模效应。经过多年的稳步推进,惠山已经形成了包括国家、省、市、区各个层面在内的示范试点梯队发展格局。三是提升了智能装备的硬实力。通过加大研发力度,惠山形成了一批“专精特新”的智能装备。天奇自动化的汽车智能成套生产线、中鼎集成有限公司的智慧物流集成系统、博耳电力的智能化高低压配电设备、力马化机的全自动包装码垛生产线、智联天地的移动智能终端工业手持机等智能装备均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四是提升了智能制造的渗透力。通过实施智能制造项目170个,培育智能车间69只,目前,我区规上企业两化融合覆盖率达88%,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信息化水平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企业达到80%,规模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生产、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60%。 附:惠山智能制造基本情况 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重工恤商是我们一直以来就有的传统。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诞生了江苏省第一个亿元镇、第一个亿元村,开创了“苏南模式”、“一包三改”、“四千四万”精神等经验典型,创办了江苏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江海木业。时至今日,作为长三角国际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板块,惠山区始终立足“工业立区、实业兴区”发展思路,扎实推动产业强区发展战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017年迈上800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突破80亿元大关;工业开票销售超过17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9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9%。其中制造业占据着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贡献了超过40%的地区生产总值、90%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以及50%的税收。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智能制造已成为重构制造业新格局的重要动力,已成为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从制造迈向智造,在惠山,是共识更是使命 从现实看,智能制造特质与惠山产业实际高度契合。惠山区是制造大区,但是,随着环境容量资源接近极限,人口红利逐渐削减,曾经的率先发展让我们率先遇到了转型之痛、升级之困,面广量大的传统产业需要改造提升,新旧产能转换需要加速推进。从需求看,推进智能制造逐渐成为共识。广大企业家群体对智能制造产生了浓厚兴趣,形成了竞相推进智能制造的浓厚氛围。无锡市把惠山列入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基地,年初市委李小敏书记对我们惠山提出了打造“四个区”的要求,其中一个区就是要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区。刚刚结束的区委全会上,我们惠山提出了“4331”的工作总体部署,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转型升级的攻坚战,智能制造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必将进一步助推惠山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二、从制造迈向智造,在惠山,有基础更有优势 雄厚的产业基础是最突出的优势。惠山是一个以制造业见长的地区,更是一个实体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全区现有各类工商企业超过1万家,规上企业近千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企业43家,每30人中就有一个企业主。是江苏省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智能制造物联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石墨烯、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天宫一号、神舟九号、蛟龙号上都有我区生产的制造业产品。蓬勃的创新资源是最强劲的动力。惠山是全国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硕的地区之一,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24%,首创 “一镇一院一产业”政产学研模式,区内企业与国内195所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超万名,其中中外院士33名,建立了17家院士工作站,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27人,江苏省“双创计划”等省级计划人才233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良好的先发优势是最有力的实践。在江苏省率先出台智能制造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省内首个智能制造服务联盟,经过三年来的持续推进,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的推进之势,构建起“网+云+端”的工业信息基础,全区超过60%的规上企业应用了数字化智能化设备,规上企业两化融合覆盖率达88%。 三、从制造迈向智造,在惠山,见行动更见成见 一是完善政策链,发挥叠加效应。在摸清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现状,了解改造升级需求和意愿基础上,坚持打好政策“组合拳”,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增强企业投入信心、坚定投入决心。在政策初定期的2015年,设立10亿元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资金,重点推进高端换低端、数码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人工的“四换工程”,加快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精细化、柔性化。在政策深化期的2017年,鼓励企业开发应用首台(套)重大装备,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咨询诊断,对已投入生产的新建、改建智能化项目,补助上限提高至1000万元,计划再用三年时间培育200家智能制造创新示范企业,打造智造企业的示范集群。针对智能制造领域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制定“123人才支撑计划”,给予扶持政策倍增。2015年以来,每年兑现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资金超亿元,累计投入科技人才发展资金2亿元。 二是健全生态链,构建服务闭环。在大规模推动“机器换人”基础上,强化政府引导,携手传统制造业、系统服务商、软件服务商共同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着力做好“四个一”:牵手一批权威机构,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智能制造集成供应商联盟等智能制造权威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协同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制定一套行业标准,由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领衔,制定了智能制造地方三级标准,明确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认定要素条件,为我区掌握智能制造领域话语权和主动权赢得先机。办好一个高峰论坛,连续三年高规格举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智能制造分论坛,邀请全球智能制造领域顶尖专家,共同探讨智能制造前沿理念和发展趋势,为惠山智能制造发展献计献策。打造一个云端平台,建设“惠山工业云平台”,推动企业部署MES系统,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推进企业管理、业务、服务上云,实现软件服务、制造资源、标准知识等在云端的开放共享。 三是彰显创新链,筑牢科技支撑。智能制造是各项创新技术的集成。建强产学研合作载体。依托“一镇一院一产业”政产学研合作体系,围绕智能化技术改造、装备研发、软件应用等方面,推动院企对接、校企联手,大力开展创新合作。截至目前,建有省级以上企业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88个,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重大创新载体19个,各项创新指标均位居无锡市前列。量身定制智造方案。由政府牵头组织国家智能制造联盟会员等系统集成服务商,帮助全区有意向企业,“一对一”进行可行性论证、方案制订、咨询诊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引进推进智能制造工作所需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自主培养万名适应智能制造的新型产业工人。 四是提升示范链,树好企业样板。通过示范引领、重点突破,智能制造领域涌现了一大批行业“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一汽锡柴被认定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戴卡轮毂“车用轻量化轮毂制造智能化工厂”入围工信部示范项目,透平叶片等10家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毅合捷等3家企业获得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证书,威孚力达等2家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上能电气等2家企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万斯集团被评为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截至目前,获评国家级示范企业6家、省级示范企业61家,成功培育智能车间55个,其中省级7个、市级28个。这些行业标杆为其他企业作出了示范,较好地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
香港服务器多少钱一个月?哪家的香港服务器
4核4g6M50G盘20G防御云服务器价格多少钱?T
特发集团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身边的AI】高空抛物智能追溯解决方案,站
中海&华为签署战略深化合作协议
华为赵博:数字化转型成为地产企业最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