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能展示手机卖点的配置,「屏幕」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厂商在微观市场中的一块必争地。尤其是经过 2017 年这个让手机行业开始整体下走的年份,手机厂商在刚过去的 2018 年更是激进地在手机外观和功能两方面大量改良,试图通过差异化去刺激用户消费。 去年上半年,vivo 在 NEX 这款机型上首度采用电传升降式相机和屏下传感器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屏幕覆盖手机正面的全部面积,从而带来真正接近「整块正面都是屏幕」的效果。而今天我们要评测的这款 vivo NEX 双屏版,是 vivo 在去年末发布的新品,看名识其意,该机最大的亮点是配有两块屏幕。不过严格来讲,它并不是一款用来取代 NEX 的机型,相反这款手机是 vivo 的另一次尝试。 为何不是「vivo NEX 2」看到「vivo NEX 双屏版」这个名字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这是 vivo NEX 的迭代产品,毕竟硬件有升有添、发布时间也更晚,很容易就会让人想到这是一次常规的迭代更新。但其实不然,尽管 vivo NEX 双屏版要比第一款 NEX 要晚半年才登陆市场,但这两款手机并不存在取代关系。 vivo NEX 双屏版基础配置一览.根据 vivo 在去年的媒体沟通会上介绍,无论是 vivo NEX 双屏版和 NEX,这两款手机都属于第一代 NEX。只不过在设计上,两款产品分开了两条路线走: NEX 所采用升降式设计是为了达到 vivo 所追求的「不破坏屏幕完整性提升屏占比」目标,而这次发布的双屏版,则是 vivo 通过另一种方式去呈现全面屏手机的另一种形态。 因而最终这款手机被命名为「vivo NEX 双屏版」而不是传闻的 vivo NEX 2。 「星环」下的秘密 自我从包装盒里拿出 vivo NEX 双屏版时,我就在想这两块屏幕到底有什么用,又或者说怎样才能从功能上体现到双屏手机的真正价值?在过去的 vivo NEX 上,vivo 通过下藏传感器的方案将听筒、前置相机、光距、指纹识别传感器都统统隐藏在屏幕下方,从而让屏幕占比达到 91.24%。 而在这次的 vivo NEX 双屏版上,该机虽然同样也有一块接近 92% 占比的屏幕,但 vivo 取消了前摄升降台,并在手机背部加入一块 5.49 英寸的背屏,让原本的后置相机兼顾自拍功能。当然这样的变化有利也有弊,利处是自拍照的像素高达 1200 万还具备 OIS 光学防抖,手机内容也能同时双面显示。但在增加屏幕的同时,也让 NEX 双屏版从前款的 7.98mm 厚度增加到了 8.09mm,电池容量从 4000mAh 削减到了 3500mAh。 下面说说上手体验吧。主观感受上,对于一个成年男性来说,单手握持 NEX 双屏版问题不大,拇指能比较轻松地碰到屏幕的四个 R 角,由于我的拇指并不算很长,所以整体来说 NEX 双屏版应该也能符合大部分人单手使用。不过虽说双屏版只是比 NEX 在账面数据上厚一点点,但其实上手之后还是能明显感觉到手机厚度的变化。 6.39 英寸的 AMOLED 屏幕表现不错,1080P 的分辨率也算是目前比较取中的主流配置。仔细观察,我们还能发现屏幕与中框之间「隐藏」着条状听筒。 背部是整机辨识度最高的地方。除了 5.49 英寸的背屏能显示 AOD 时钟以外,我们还能留意到背部上下部分都用上了渐变包边设计,即便是机身的玻璃包边和金属中框亦是如此。 而覆盖于玻璃表面的「星环」,更是被称之为该机的灵魂所在。 从表面上看「星环」只是一块圆形玻璃,但其实在玻璃底下,还藏着三枚摄像头、柔光灯、红外传感器、闪光灯和一套 TOF 传感装置。 柔光灯带采用的是半圆形设计,配合表面凸起的圆形玻璃和屏幕显示的另一半灯带,能组合出立体的圆环效果,也就是「星环」。在不同功能下,星环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比如自拍倒计时是红色的,而音乐氛围灯和来电提示则是多彩渐变的颜色。 另外,在背面玻璃顶部我们也能看到有一个条状听筒,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从裤兜里掏出手机来,随便一面都能接听来电。 既然背部多了一层玻璃,那么星环凸起的玻璃部分自然也是接触摩擦面最大的部分了。事实上,在这台手机刚发布的时候我就已经担心星环玻璃部分的磨损问题。 还好 vivo 原盒附赠了一个硅胶边框,能将背屏和星环远离接触面。不过考虑到套上边框后手机会增大体积,而且每个人的实际使用情况也会不同,有必要的话还是给背屏贴张膜吧。 除了音量键,手机两旁分别配有一枚独立的电源按钮。按照系统预设逻辑,当前使用正面主屏显示时,右侧按键为电源键,左侧为屏幕切换键。 换言之,就是无论是在用那一边的屏幕,电源键始终都在右侧,相反左侧就是屏幕的切换键。 多一块屏幕,它能干些什么?5.49 英寸的背屏有着不错的显示效果,当然 vivo 也没有让这块屏幕仅充当单一的显示屏,实际上它还附带了一些特色操作。 从 vivo 的介绍看,多一块屏幕的 vivo NEX 能实现这些功能: 双屏多任务;背屏延展触控;Magic Case 随心显示;帮拍相机;TOF 人脸识别 在之前的双面屏手机中我们也曾见过背屏 AOD 时钟功能,得益于 AMOLED 屏幕,手机在待机情况下可显示待机时钟和通知,这一功能在 NEX 双屏版上同样也没有缺席,并且同时也可以自定义背屏显示图像,从而让手机背面有另一番特色。双屏多任务是此次 vivo NEX 双屏版的主推功能之一,但我认为这一功能对游戏玩家更实用一些。 手机系统提供了两种分屏方案可选,一种是我们以前在 vivo 手机上见过的「分屏多任务」,就是可同窗打开两个 app 进行操作;而双屏多任务就是在主屏游戏或视频播放时,如有消息弹窗,可直接在背屏上显示,从而避免同窗分屏时的不畅。比方说,当我在全屏视频时,提示收到微信消息,这时我翻转手机即可用背屏直达消息框进行回复。 当然如果觉得切换屏幕麻烦,也可以在主屏中继续使用同窗分屏的方法。 和背屏 AOD 一样,背屏触控也是双屏手机标配的功能之一,其功能是让背屏充当游戏的控制触摸板,让游戏控制不止于拇指,还有中指。在《刺激战场》中,系统提供了 A / B 两个功能给用户进行自定义按键,然后将背屏分为 A / B 两区以提供触控。 我在游戏中会将瞄准和射击设置为背屏控制,主屏拇指控制角色移动,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触控方式确实能提升一定的游戏操作性。不过这个功能是否真的能起到辅助作用,我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还是要多练技术。并不擅长拍人我经常被女朋友抱怨帮拍技术过于硬核,这下好了,用帮拍相机能解决这个问题。 顾名思义,帮拍相机就是通过背屏显示主屏取景框,让被拍者能看到相机的取景内容便于让拍摄者调整角度。这个功能对于男同胞来说,应该是个相当「实用」的功能了。 根据手势显示自定义壁纸的「随心显示」功能TOF 这部分本来我是打算分开说的,但由于 NEX 双屏版的 TOF 模组被设置在手机背部,因而如果要用到人脸识别的相关功能,用户必须要在背屏这部分使用,所以我把这部分写到背屏体验这部分,方便归类阅读。 作为 3D 结构光的通门弟子,TOF 和 3D 结构光同样是根据发射点来进行对物体测量,从而完成对物体的识别。两种技术的区别在于,3D 结构光是根据被测量物体的深度数据进行识别,而 TOF 则是依据红外测量点的发射、返回时间差进行判断。 vivo NEX 双屏版背部元器件结构 我曾在去年参观上海的 MWCS 展会时体验过 vivo 展出的 TOF 人脸建模和体感游戏,尽管当时仍然是 TOF 的测试阶段,但也从侧面表现了这项技术的发展潜力。目前在 NEX 双屏版上,TOF 最直观的作用是人脸识别和人像拍摄两方面,在人脸识别的基础上,TOF 亦可支持人脸识别支付。在实际测试下,TOF 的解锁速度确实很快,按下电源几乎能做到秒开,和我们此前在结构光模组下的下的体验相差不大。 不过由于模组被设置在手机背部,因此人脸识别便成为了背屏的独占功能,当我们在主屏支付时,除非翻转手机才能使用人脸验证,否则只能使用指纹验证支付了。 电池容量减少,其实是有原因的如今手机所承载的任务已经超出了当年设计的通讯范畴,尽管性能在今天已经不是大家选购你手机的首要因素,但当下无论是日常用 app 还是游戏体验都离不开硬件配置。所以,即便是 vivo NEX 双屏版主打的是双屏,但我们也不免要说说它的性能表现。 账面数据上,vivo NEX 双屏版全系采用骁龙 845 处理器,运存分为 8GB 和 10GB 两个版本,辅以 128GB 或 256GB 存储空间。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次 vivo 将新机的配置分为 8GB + 256GB 和 10GB + 128GB,不同于常见的标配、高配组合,价格统一是 4998 元。 虽然高通已经在去年末发布了骁龙 855,作为前代旗舰的骁龙 845 在这个节点略显尴尬,但由于目前骁龙 855 的适用机型和量产时间还是个未知数,因此骁龙 845 仍然还是目前第一梯队的旗舰处理器。但其实在我看来,这应该也是 vivo 不将双屏版定义为第二代 NEX 的原因,毕竟最核心的处理器和第一代 NEX 没有变化。所以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直接看跑分吧: 在电池方面,相比于之前的 vivo NEX,双屏版的电池容量为 3500mAh,比前者要少 500mAh。不过从 vivo 的原理解析看,电池容量缩减是有原因的。 由于双屏版要在背面增加一块屏幕,如果继续采用原来的 4000mAh 电池的话,手机厚度就会超过 8mm 这个极限值,就会让手机因为多一个屏幕而变得很厚,显然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因此到了最终,vivo 不得不选择容量更小的电池去控制机身厚度,将数值控制在 8mm 的范围。 在 24 小时的实际使用下,我从上午 7 点开始使用手机,此时电池容量 100%,期间也一直有刷微信和微博,在工作测试时,我进行了约 30 分钟的跑分软件和游戏运行,15 分钟的相机拍摄和 15 分钟的音乐播放,到了晚上 19 点剩余电量 14%。之后手机待机到次日上午 11 点,剩余电量 2%。 总体而言,vivo NEX 双屏版对比 NEX 在电池容量上虽然是缩水了,但应付一天 12 小时的中高强度使用还是问题不大的,即使多一块屏幕也没有对手机整体续航带来太明显的影响。不过还是那句话,续航时长因人而异,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后置就是自拍相机,这种设定你能接受吗?继去年将 NEX 的前置相机用电传平台隐藏起来后,这次 vivo 索性将 NEX 双屏版的牵制相机取消,用后置相机 + 背屏的方案来兼顾自拍功能。尽管这样做的确需要用户花点时间去适应,但好处还是有的,比如成片像素更高,再比如有更好的人像虚化效果。 在评价样张前,不免也简单理一下相机部分的参数。vivo NEX 双屏版一共是有三枚摄像头,主摄是索尼 IMX 363,配备双核 1200 万像素,支持四轴 OIS 光学防抖和 EIS 电子防抖,单像素面积 1.4μm。IMX 363 是去年比较入流的几款 CMOS 之一,此前也有小米 MIX 3 等国产旗舰选用这款传感器,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款索尼 CMOS 了。 另外两枚分别是 200 万像素的夜视镜头和 TOF 3D 摄像头,不过这两枚摄像头并不是拍摄用的主力,他们的职能分别是负责提升相机夜景拍摄能力和 3D 人脸测量,具体作用我们在下面的样张中下再做评价: 日间样张 日间样张 日间样张 微距样张 微距样张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应付日间拍摄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即便是在各家宣传语中,我们也能看到厂商们都更倾向于优化夜间成像而不是日间表现。所以简单来讲,NEX 双屏版的日间成片应该能迎合大部分用户的拍摄口味,锐度和色彩表现都算不错。相机中的「逆光」模式实际上是 HDR,在光线不太理想的场景下开启使用,能有效提升画面的整体清晰度和细节表现。 夜间样张 夜间样张 相机在夜间场景下的表现仍然比较理想,主要凸显在对细节的勾勒和在夜间环境下的光亮表现两方面,细看夜空,其画面纯净度也较高。主观来看若 10 分是满分的话,该机的夜间表现能拿到 8 分。不过相机在测光部分仍有待优化的空间,在光线较复杂的场景下自动测光,相机亮度会自动提升 1~2 档,这时就需要用户介入来手动微调相机亮度了。 夜间补光灯开启样张 AI 美颜样张借助 TOF 技术,相机在美颜这部分得到了更精准的调整,甚至还能进行全身的纤体美化,功能上确实是瞄准了当下喜欢自拍的玩家们需求。而由于这次 NEX 双屏版是采用后摄兼顾前摄,因而相机也提供了补光、背景虚化两大功能。 vivo 的 2018 年收官之作,也是一份「不标准」答卷严格来说,vivo NEX 双屏版并不是我接触的第一款双屏手机,更早的我能想到几年前用过的 YotaPhone。 不过当时由于 YotaPhone 背面配备的是一块墨水屏,所以背屏的作用更多是用来做电子书和一些查看消息的花边功能,相对如今的彩色屏要更局限一些。最近一次用双屏手机是 nubia X 和今天的 vivo NEX 2 双屏版,虽然我个人本身对双屏这个设定不是太感冒,也不会因为一台手机有两块屏幕而感到震惊,但手机厂商在双面屏下的创新我认为还是值得深入探究。 在上周的手机材质史中,我曾和大家回顾了市场对手机发展的影响和手机企业在当下求变的态度。在市场影响下,旗舰手机都从铝合金机身转变为玻璃材质,其所带来更多功能的同时,也更容易让产品在「正面整块屏」这个大目标下更容易实现相互之间的差异化。于是在这些条件下,有的厂商在 2018 年回归了滑盖机身,有的则是像 vivo NEX 一样用上升降设计,但始终不离的还是朝向屏占比这个大目标进发。 尽管 vivo NEX 双屏版在硬件素质上要稍比之前的 NEX 强一些,但我认为它并不算是一款能够完全取代前者的产品,至少用着相同的处理器、屏幕等等都并不符合 NEX 这个系列的更新规则。实际上,它的角色更像是 vivo 对市场的一次试探,就像是向市场的提问——「若屏占比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哪些功能能吸引到消费者?是要酷还是要炫?」最终答案是,vivo 选择了双屏跟第一款 NEX 区分开来,目的其实也算是为了尝试拉开差异。 另一方面,vivo NEX 双屏版和第一款 NEX 一样都搭载着不少第一次在 vivo 手机出现过的东西,比如 TOF 系统、星环灯、三摄像头,甚至背屏的应用等等都是第一次出现在 vivo 手机中。这里我们也不妨可以窥豹一斑,未来 TOF 会否成为人脸识别的主力、之后的 vivo X 系列有没有可能会上三摄?这些问题相信在不久后我们就有答案。 总体而言,作为 2018 年末面世的几款旗舰之一,vivo NEX 双屏版给我们看到的是 2018 年手机行业的现状和「求变」的趋势。站在产品角度看,4998 元的定价相对目前正从高端转移到中端 2500~3500 价位段的市场来说,的确少了几分价格上的优势。但有一套全新的 TOF 系统和摸顶的性能加持,也让它在 5000 元以内旗舰梯队中赢得一些竞争力。 |
香港服务器多少钱一个月?哪家的香港服务器
4核4g6M50G盘20G防御云服务器价格多少钱?T
特发集团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身边的AI】高空抛物智能追溯解决方案,站
中海&华为签署战略深化合作协议
华为赵博:数字化转型成为地产企业最确定的
这款TCL K6V指纹锁不到千元即可买到?大品
凯迪仕指纹锁哪款好用?买凯迪仕指纹锁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