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丰田公司的“5S效率管理”非常有名,其中前面3S分别是整理、整顿、清扫。今天,我们来聊聊居家环境的高效清扫吧。一朵化身测评达人,与大家分享全球销量第一的iRobot扫地机器人,究竟好不好用? 先申明,一朵不是“清扫女王”,从小不爱干家务,感觉打扫房子是一系列枯燥、平淡、重复的事。我把iRobot机器人当救星,帮着试试的心情,结果用上瘾~ ~。前天中午,我约心目中真正的“清扫女王”池田惠美去翠华吃饭,向她讨教清洁经验两小时。这篇文章,我无法保证字字专业,但每个字,都是真心话。 下图是我家的Roomba 980,大家先体会下颜值。放眼望去,只看到一个CLEAN按钮。一按就开工! 收工后,获得一份报告。26平米的地板(包含地毯),耗时49分钟,看起来还是相当敬业的呢!比我自己全屋吸尘时间长多了。 报告来自iRobot APP。 初遇iRobot 最早知道iRobot这个品牌,是在日本太太池田惠美老师的家。今年3月,我在她上海的家做客,听到打呼声,开始以为是12岁的金毛在睡觉。池田老师告诉我,声音来自iRobot擦地机器人。我看到一个白色小东西,行动敏捷,时不时发出呼噜声讨主人欢心,觉得好好玩。 12月2日,iRobot中国区两位员工参加《整理收纳达人》3级讲座,我们相识、相知,发现三人居然是大学校友,而且年龄相仿。后来,她们快递给我一台京东售价8999元的旗舰款iRobot扫地机器人Roomba 980,邀请我试试最让她们引以为傲的产品。 12月20日,我们在iRobot生活达人学院活动现场再次相遇。我被科普了一个概念:iRobot是一家真正的机器人公司,不同于其他以家电起家的品牌。补充三点背景知识: iRobot目前是全球销量第一的家用机器人品牌。美国占有率约90%,德国70%,日本60%。 iRobot品牌诞生于美国麻省理工。1990年,iRobot现任CEOColin Angle和他的导师、同学创建了这一品牌,想法是做实用机器人,把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带入真实生活。Colin发明的Genghis机器人,是iRobot的第一款机器人,其原型现在陈列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斯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一朵去过,里面的太空电影很好看,强烈推荐!) 6条腿的Genghis机器人,帮助NASA第一次探索火星探索。 Genghis的设计灵感,来自头脑简单但行动极为灵敏的蚂蚁。当时iRobot和美国政府合作开发能够探索外太空的新机器人技术。Genghis的设计,打开了之前太空探索机器人高大、笨重、昂贵、行为极为缓慢的困局,启发NASA人员重新思考如何设计探索外星球的机器人,最终成就了“Sojourner Rover”(火星漫游者),并与1997年首次实现人类对于火星的探索。 2002年,iRobot发明全球最早的扫地机器人Roomba,奠定扫地机器人鼻祖地位! Genghis机器人发明者、iRobot现任CEO Colin Angle。 一朵本人曾拜访过iRobot诞生地——麻省理工学院。这所大学的气质,就和我随手拍的这栋楼一样,充满奇思妙想。 在中国,iRobot目前主打两个系列的产品,扫地机器人Roomba和擦地机器人Braava。颜色主色调黑白,一朵看第一眼,没有很心动,但觉得很干练,既适合男生,也适合女生,无声表达着“家务事男女平等”的主张。 我的亲测报告 使用扫地机器人Roomba 980一周,我发现它给我一个最大的启示:细节对了,你的世界就正确了。(这句话最早出自赵筱筠老师的《整理美学|21天胶囊衣橱》系列课)。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Roomba 980通过哪些细节,解决“地宝”常见痛点。比如被卡住;动弹不得;漏扫;扫不干净;不知钻到哪里等...... 总结四点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细节一:机器厚度。 扫地机器人本身的高度很有讲究。如果太薄,可能导致吸力不足。如果太厚,床底、沙发底都无法进入打扫,产生卫生死角。一个厚度适中的机器人,才能自由行走四方。 我用从Nitori购买的尺子量了一下,Roomba机身厚度为7cm,加上轮子高度,大约9cm左右,离开我家沙发底部还有好大一块空间,开心! 望着它自由进出沙发,有种说不出的爽快。 通过Roomba的工作,我留意到:沙发底下是藏污纳垢重灾区!因为以前用吸尘器时,肉眼看不到沙发底下脏不脏。结果,Roomba的手机APP帮我监控到! 下图是Roomba通过APP告诉我它的清扫范围,情况十分理想。 我家的iRobot APP报告,绿色是Roomba打扫过的区域。 如果报告里有绿色“+”号,说明有特别脏的重灾区,比如吸尘器吸不到的死角等等。 iRobot官方发给我的示意图。 细节二:处理灰尘的难易程度。 虽然扫地机器人工作时,可起到解放双手的功能。但是,有一个时间段,主人还要去伺候它。当APP里面显示“尘盒已满”字样时,主人就需要出场了。 机器没电时打开iRobot APP后的主画面。 无论是吸尘器,还是扫地机器人。清空尘盒,始终是一件让人不怎么快乐的事情。 一朵是一个懒人,每三天清空一次。给大家看看最近一次清空时拍摄的照片: 尘盒里面的垃圾,团成一团棉絮,看起来团结比较紧密,翻过来,倒倒倒,绝大部分灰尘就到垃圾桶啦。倒不干净的地方,用纸巾进去带一下,基本干净。 细节三:机器的IQ。 同样都叫扫地机器人!IQ不一样啊。同志们,请注意这点。 一朵的亲身体验是,考察扫地机器人“特别好”,还是“一般”,就是考察它的脱困力。 结果,身在美国的好友回复:我感觉我日常都没有脱困能力...... 难道,人工智能时代真的来临。人拼不过机器了吗? 脱困能力,指的是机器人聪不聪明。谁不想和一个IQ高的人在一起? 我举几个例子,未来大家在选择机器的时候,记得留意这三个细节。 * 机器人经过电线时,是否容易卡住? Roomba底部采用iRobot独家研发的可以反向旋转的“双胶棒”主刷,一旦卷入电线,智能翻转出来。感觉这个技术挺牛哒。现在谁家地板上没几根讨人厌的电线啊! * 扫地机器人穿越障碍的能力如何? 这个细节需要机器人具备很高的“侦探技术”,就好像一个足智多谋的神探,发现眼前一层纱,里面居然是空的,于是突破障碍,继续前进工作。旋转边刷,可以沿着强的边缘,把灰尘扫到机身。 *机器人经过地毯等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是否会加大吸力? 一朵家一共两块地毯。据说一上地毯,机器吸力立刻增大,侦测到藏区,还会反复移动。一开始,我还担心Roomba太给力,损伤地毯。后来和池田老师讨论这个问题。她说“没事”。因为其他扫地机器人都是用毛刷。毛刷摩擦地毯多了,可能会让地毯损伤,而Roomba采用“双胶棒”,所以不会伤地毯。 ...... 细节四:过滤网的效率。 一朵听一个设计师朋友说,她家从来不用吸尘器。原因是有一天,她拿着某款手持吸尘器,背后放个空气净化器,机器一启动,净化器显示PM2.5一下子爆表! 其实,无论是吸尘器还是扫地机器人,工作原理都一样。如何让机器人在“吸”尘过程,尽可能不“呼”出污染物?关键在于过滤网。 下图是我家Roomba工作一周后,过滤网打开后的样子:一面洁净,另一面都是灰尘,肉眼看,感觉过滤效果蛮好哒。究竟如何判断过滤效果,读者朋友里有这方面研究专家的话,欢迎留言。 两条收纳经验 今天的Roomba测评部分就到这里啦。再跟大家分享几个我在使用扫地机器人时,思考到的收纳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配套物件,集中收纳。 随着家中电器增多,小物件成倍增加。你入个扫地机器人吧,其实七七八八,买回十多样东西。比如Roomba配两个虚拟墙(防止机器人进入某个区域),六节电池,备用边刷,过滤网等等。我采用MUJI收纳盒,集中收纳,摆放在阳台北欧风小推车里。 二、保修卡集中收纳。 保修卡的收纳,我采用MUJI文件收纳盒和文件夹,集中收纳。另外贴上统一标签,一目了然。Brother标签机的粉红色,让我有心动的感觉,没有白色标签纸那么死板: 收纳完成,将文件夹置于客厅茶几底部,高效利用空间: 一个困惑 当然作为整理收纳达人,一朵还是有自己的困惑。请看下面的电线,乱七八糟、长长短短,应该如何收纳?留言给我意见吧。 |
香港服务器多少钱一个月?哪家的香港服务器
4核4g6M50G盘20G防御云服务器价格多少钱?T
特发集团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身边的AI】高空抛物智能追溯解决方案,站
中海&华为签署战略深化合作协议
华为赵博:数字化转型成为地产企业最确定的
这款TCL K6V指纹锁不到千元即可买到?大品
凯迪仕指纹锁哪款好用?买凯迪仕指纹锁选哪
极光尔沃3d打印机怎么样?极光尔沃a6详细介
企业上云对企业有什么帮助?企业上云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