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
OFweek
以下文章来源于OFweek工控 ,作者廖霞 OFweek工控网是中国工控行业权威门户,提供全面的工控资讯,工业控制及自动化行业动态报道,自动化行业分析,工控自动化技术与应用,自动化企业动态,工控产品速递,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和最新工控技术资料下载。 2020年疫情,对全球经济是一场重大的打击。在经济萎靡不振的基调下,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就像弥漫着一股阴雨天的阴霾感。 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6月15日中控技术在科创板IPO成功过会的喜讯就像是智能制造企业的一道曙光,在圈内刷屏。 中控技术作为一家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工业自动化行业深耕多年,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跨国大规模控制系统的局面,改变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权格局,以赋能用户实现“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提高质量、降本增效、绿色环保”为目标,以“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留下深深的足迹”为愿景,中控科技就是这样一家有民族情怀和技术理想的公司。 中控技术在科创板IPO的成功过会不是偶然,而是数十年磨一剑专注技术创新的时间裂变效应。技术创新是中控企业经历数十年沉淀后能够扬帆启航、乘风破浪的动力板。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企业更是如此。创新从来都是做从0到1的事情,作为一家工业自动化技术公司,技术创新是企业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中控集团创始人褚健表示,中控技术的创新机会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二是基础工业方面,如高科技材料、芯片、软件、元器件等;三是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设计技术。 关于从0到1的创新,褚健表示要在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去创新创造,保持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也正是因为很多人做不到从0到1的创新所要具备的精神,才给了那些敢于挑战人成功的机会。中控技术正是这样一家敢于挑战的公司。 这就是对中控技术创新成功的最好的阐释。中控技术也用结果证明了他们在从0到1的创新这件事上交了一份比较完美的答卷。 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壁垒高,关键技术长期掌握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领先厂商手中, 在中控技术成立之前,国内所用的工业控制系统,基本上全都依靠进口,被业内形象地称为“卡脖子”技术,其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工业云计算技术、边缘计算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硬件可靠性技术、工业HMI技术、功能安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工业以太网技术、控制组态技术、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等。 “卡脖子”技术依赖进口,导致我国企业缺乏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一方面让中国工业的安全性受到很大影响;而另一方面,在国内没有同类产品竞争的情况下,定价权全部集中在国外厂商手中,导致中国完全没有话语权。 中控技术在成立后,踏实深耕行业多年。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在被业内称为”卡脖子”技术上,逐步突破,研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并成功投入产业化应用,从而打破了我国高可靠、大规模控制系统一直被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国产化和自主可控。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控技术取得了272项专利和34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获得两项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和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类奖项,牵头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9项,中控技术在国内外相关标准化机构制定工业自动化标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面这一串的数字即是中控技术革新的硬实力证明,技术创新上取得的成果是中控技术科创板成功过会,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乘风破浪的动力板。 中控技术此次能够成功闯关科创板,过硬的技术实力造就了其行业内龙头企业的地位,而高市场占有率则是其叩响资本大门的助推器。 据睿工业统计,2019年,中控技术核心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7.0%,领先超过第二名11%个百分点,连续九年蝉联国内 DCS 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其中在化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40.7%,在可靠性、稳定性、可用性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图片来源:招股书 连续九年蝉联市场占有率第一名,是对中控技术技术创新和实力验证最准确的试金石。此次中控技术能够在科创板成功过会,敲响资本市场的大门,中控科技正在向我们展示科技与资本结合的无限可能性。 此次IPO成功后,中控技术借着“资本的东风”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成为推动中国工业4.0时代进程中不可磨灭的一股重要力量。 谈及中控技术,褚健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尽管褚健在“台前”仅担任战略顾问,但从股权结构来看,其合计控制公司发行上市前总股本的25.3%,为公司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 中控技术此次科创板成功过会后,褚健凭借其超过25%的持股比例身家直升。 褚健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知名科学家和泰斗级人物,褚健的人生可谓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过山式运转。从浙大最年轻正教授、浙大副校长,到“阶下囚”,“过山车” 般的人生“触底”后,褚健或将迎来他人生中最“高光”的下半场。 此次中控技术在科创板成功入会的背后,可以说不仅是中控技术再上台阶,更是创始人人生的逆转。 1993年新华社记者吴晓波曾在采访褚健后写下轰动一时的《少一个科学家,多一个企业家,划算吗?》的特写报道。 如今,中控技术正式向资本市场进军,似在以实际行动作答:何不在科技和经济之间架起一座桥?而褚健正是这座桥梁的设计师。 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当下,中控技术的喜讯或许是行业前行路上的一道曝光,愿中控技术能够在以后的智能制造道路上稳健前行,推动中国工作4.0和智能制造稳步发展。 往期精彩回顾
又一中企业遭制裁,产品被禁售 比亚迪成立新公司,专注无人机 美国允许美企与华为共建5G标准 美的创始人何享健一家遭劫持 近期活动 关于我们 |
香港服务器多少钱一个月?哪家的香港服务器
4核4g6M50G盘20G防御云服务器价格多少钱?T
特发集团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身边的AI】高空抛物智能追溯解决方案,站
中海&华为签署战略深化合作协议
华为赵博:数字化转型成为地产企业最确定的
这款TCL K6V指纹锁不到千元即可买到?大品
凯迪仕指纹锁哪款好用?买凯迪仕指纹锁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