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表产品的出货量逐年递增,小米在现阶段推出一款新表并不让人意外。米表全球首发高通最新的可穿戴设备旗舰处理器Wear 3100,搭载MIUI For Watch系统,整合全功能小爱同学、多功能NFC、专业运动监测、4G eSIM和众多应用支持,功能性碾压各种大手环,价格也仅需1299元 相信不少准备购买小米手表的消费者看到各种翻车评论后都会对产品心存疑虑,本文基于对米表两周的使用体验希望就一些问题可以给各位提供具有参考性的结论,文章内容以功能性为主,涉及运动相关内容较少,请选择性观看。 外观米表延续了小米在手表类产品上的条状外包装,打开后本体和配件分别位于上下层,表盘上层附带了一张贴膜,但无法做到完全覆盖表面,其他配件包括电源适配器和充电底座。 这款产品的设计在发售前就有不少争议,原因是长得太像水果表了,虽然二者在细节上肯定会有区别,是否相似也比较主观,不过上周我去联通开通eSIM的时候接待员和业务员看到这块表的第一反应都认为这是一块水果表,看来还是有一些人觉得它们长的像啊。 细节方面,普通版米表搭载了一块1.78英寸分辨率为368 x 448的AMOLED显示屏(44mm),手电筒模式下测得亮度为355nit,表盘材质为康宁大猩猩3代玻璃,机身厚度为12-14mm(官方数据)。表冠可以旋转和按压,同一侧还集成了电源键和麦克风,另一侧为喇叭孔和透气孔(最开始还以为这个地方是插储存卡的
在使用米表的这段时间里,我对它的品质还算满意,弧面玻璃与金属边框的结合很出色,正面的显示效果不差,转动表冠时线性马达的反馈相当到位。而手表背面凸出很多的传感器对整体质感还是有明显影响的,这也是我对米表在设计上最不满意的地方。总的来说,除了与水果表撞脸以及背部这坨凸出的传感器,米表在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槽点。 体验小米手表使用的MIUI For Watch系统是基于Android 9的Wear OS,和其他的祖国版Android Wear一样,手机上安装的 Wear OS 是中国定制版,使用原版APP配对手表会在初始手表时出错。功能方面,祖国版和原生Wear OS区别并不大,比如操作逻辑、UI布局等方面几乎完全一致。在初始表盘主界面长按可以更换表盘,向上滑动进入快捷选项,向下滑动查看通知,向左滑显示语音助手,连续右滑可以切换功能卡片,卡片的位置可以在手机或手表上自定义,点按表冠进入应用列表,之后选择合适的应用即可,系统设置部分同Android手机,这就是原生Wear OS的操作逻辑。而MIUI For Watch更改的地方是向左滑动除了显示语音助手外还会显示日历日程等信息,向上是查看通知向下是快捷快捷选项,和原生Wear OS滑动方向相反,默认将应用列表改为宫格模式(支持还原为列表模式)。因此,之前已经习惯Wear OS 2.0操作逻辑的用户可以非常容易的上手小米手表。
祖国版和原生系统的区别主要在应用商店和语音助手这两个方面。米表应用商店中可以安装的APP非常有限,数量上甚至不如国行moto内置的出门问问,相比于原生Wear OS内置的play商店更是差距数倍,把优质手表应用整合到自家商店还是需要很长时间。不过就算在play商店这个相对完整的应用库中适合在国内使用的APP也有那么几个,而且多数应用都需要配合手机使用,Wear版应用在功能上相当于普通手机应用的大刀阉割,微信无法独立使用也正是这个原因,毕竟仅3MB的体量想和100MB完全版实现相同的功能,想想都不可能。这就是目前Wear OS应用的现状,在四年的时间里几乎看不出有什么改进。
不过Wear OS 2.0后Android Wear已经可以通过ADB WLAN调试来安装外部应用了,具体步骤为:连接WiFi,打开系统设置多次点按版本号显示开发者选项,打开ADB调试以及通过WLAN调试记下IP和端口,之后就可以选择使用手机或PC软件连接手表安装应用啦,个人建议使用PC软件(如 秋之盒)进行安装,效率比较高,要是觉得手表上按钮太小不易操作可以尝试打开无障碍选项中的放大操作。
虽然使用此方法就可以将手机上常用的APP装到手表上,但这样又会带来新的问题,主要包括应用显示错乱、兼容问题(如 输入账号闪退)、运行卡顿等。修改默认DPI可以有效减少前两种问题的出现频率,建议将数值设置在180或160,完成后就和手机的显示比例差不多了,该操作同样可以使用手机或PC软件进行修改。
目前实测具有可用性的APP包括网易云音乐、bilibili TV、DS file、Kodi、Chrome,虽然微信的显示和输入也没有问题,但在最后验证登录的时候一直转圈,试了几个版本均没能成功使用。不过之前有看到米表用户成功登入了完全版微信,可能是版本有些问题?
这样一来米表可用的APP好像突然就丰富了不少,可运行应用卡顿的核心问题依然无法解决,使用检测软件看了下设备硬件,之前说好的Wear 3100直接被识别为高通210,其他指标方面,LPDDR2内存、28nm 4核A7架构(32bit),运行频率为800Mhz-1.2GHz(实际运行频率为800MHz),moto使用的膏通400(APQ8026)和这个比也没差多少,一件马甲穿四年也是没谁了。不过Wear 3100在运行频率、调度方式、显示驱动、文件格式等方面都比APQ8026的数据更好。Wear3100是4核心没问题,可软件显示两个核心一直显示处于离线状态,APQ8026更是一核有难三核围观,也不排除是没解分区看不到实际核心频率,以如此弱鸡的性能去运行如今的APP不卡才有鬼了。以上面那些APP为例,音乐、文件、浏览器应用的流畅度尚可,但最好不要连续开好几个,播放360P的视频偶尔会出现卡顿,大概掉到10-20帧,如果是看1080P的视频基本就没法动换了,操作过快时经常出现延迟,只能说应用都能装上但实用性不大。
与IoT设备的整合一直是小米的传统优势,小米手表内置全功能小爱同学,体验确实比原生的谷歌助手更好,首次配置完成后只要联网就可以独立运行,可以通过语音或者在手表上直接进行设备控制,基本实现了手机端小爱同学的大部分功能。实测电饭煲和扫地机都可以用手表的流量或WiFi独立控制,无需连接手机。米表在NFC功能上并没有太多亮点,交通卡需要通过小米穿戴APP进行添加,不支持余额退还,体验和手环类似。比较搞笑的是手表门卡需要通过手机写入,也就是说手表NFC不能像小米手环那样独立写入门卡,如果手机不支持NFC这个手表门卡功能就是个摆设了。 eSIM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手机和手表需要一直捆绑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一号双终端和独立开卡两种方式。其中一号双终端对地区的限制比较大,部分功能(如短信)也没法正常使用,优点是可以和手机共用手机号码和套餐。独立开卡的优缺点和一号双终端正好相反,这种方式无法同步手机号码的信息,但能够实现正常电话卡的所有功能,或许可以考虑给手机办理一个呼叫转移功能。此外,单独开号也支持绑定为手机副卡,这样就可以和主卡共享套餐了,此方法并不支持特殊号码(如绑定宽带的号码)作为主卡。三种方式都需要单独收费,费用为每月10元/20元,更具体信息可以去当地运营商网站或营业厅了解。我办理的是联通单独开卡10元套餐,500M流量+60分钟通话。办理方式同样分为三种,分别为微信办理、联通APP办理和营业厅办理,这里我推荐直接去营业厅开通服务,按照微信办理的流程提交一堆资料后总会在最后显示网络异常,我试了大概十几次都这样,体验极差,原因大概是一些靓号不能选吧。至于联通APP连页面都加载不了,更别说办理服务了。在营业厅提交完资料后会生成一个二维码,使用小米穿戴APP扫码后米表的eSIM就算开通了。
成功开通后,eSIM就成为了手表的第三种连网方式,不需要借助手机和局域网/热点就能使用,比较适合户外运动场景,比如米表+蓝牙耳机的组合就能满足户外运动的需求,不用担心没有网络,没有音乐以及电话漏接。目前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蓝牙比较容易受干扰,稳定性略差。另外一点是DPI改变后eSIM选项和部分其他设置选项会出现闪退。 其他方面主要就是一些手环和大手环的常规功能,例如天气、计时、计步、热量消耗、心率以及一些健康方面的数据,它们的准确性我无法验证,感觉米表的交互和运动方式设定还不错,计步数据和moto对比了一下,从结果来看一致性还是挺高的,心率默认不会进行实时检测,随用随测,也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得出相关数据,大体上就是手环的那些功能,可视化效果更加出色。 最后,我根据这两周的体验来谈谈网传的一些问题 Q1:微信不能独立工作/通知消息不能弹出 A2:关于微信不能独立工作的问题上文已经有了解答,Wear版APP均为体量小的阉割版本,让微信独立运行只能安装完全版微信APP。通知弹不出来的问题确实存在,一般米表在收到通知后会有一个震动反馈之后在表盘上方有一个圆点标志,上滑后可以看到通知内容。实际上,只要是使用了Wear OS 2.0的手表都是这个德行,moto也是同样的效果。 Q2:充电慢/续航差/充不进电 A2:这里放上一组moto360 2代和小米手表的充电对比,二者都是在54%剩余电量开始充电,米表充满需要63分钟(5V 1A 输出),moto充满需要85分钟(5V 550mA 输出),如果是从零开始冲大概需要两个多小时吧,不知道米表用户能否接受这个充电速度。续航方面同样是和moto360二代对比,二者共同轻度使用一下午,米表掉电21%,moto360掉电54%,满电情况下使用一天没啥问题,两天就够呛了,感觉续航能力在Android Wear设备中还是可以的。
出现充不进电的情况属实,我记得有天晚上我挺早就开始充电结果早上一看却只充到80%,之后我又观察了一段时间,你猜这么着,手表在连接充电器的情况下开始掉电,需要将手表拿开再复位才能接着冲,也就是说米表是有可能在连着充电器的情况下因耗电过多关机的,类似的情况这段时间里我大概遇到了两次。此外,米表充电方式是磁吸式,四年前的moto是无线充电,感觉有点落伍啊。
Q3:系统卡顿 A3:这个问题似乎是劝退了很多人的原因啊。米表确实存在系统卡顿的问题,而且可能还是一动不动的那种,但大多数时候流畅性还是没有问题的。其中,首次系统升级后假死一次,20分钟不带动的,重置后正常使用。更改DPI后偶尔会出现反应迟钝,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的流畅度。使用非Wear版APP卡顿明显,如果是压力较大的APP会直接进入假死状态,重启手表后恢复。个人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优化不好是一方面,例如网易云开了三天一直在后台挂着,手表本身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应用处理机制。最关键的还是性能太弱,如果是之前用过Android Wear的人应该可以体会到这点,米表的硬件充其量也就是能够应付Wear版应用,一旦运行正常版本的APP就有些捉襟见肘了,性能还不如米表的moto360二代体验更糟糕。所以选择Android手表的时候还是得留意一下手表的性能,推荐搭载64bit处理器的设备。
Q4:经常连不上网 A4:这个问题同样是存在的,在Wear OS中蓝牙的优先级高于WiFi,也就是说它会优先通过蓝牙使用手机流量,不行的话再用手表内置的WiFi,是否使用WiFi也是Wear OS自动决定的,因此Wear OS的WiFi只有自动选项,不能一直保持连接。而这个逻辑在米表上似乎有些冲突,在使用B站、网易云等需要网络支持的APP时,蓝牙一定要保持关闭状态,不然这些APP就没法联网了,一段时间后没有网络自动闪退。原生的Wear OS在网络方面同样有问题,症状不太一样而已,需要保持蓝牙和WiFi同时开启,其中一项不开启就有可能断网。
总结虽然用两周的体验和初期固件来评价这款产品有失公允,但就目前小米手表的表现来看恐怕很难做到发布会上说的手表外观的智能手机了。小米手表为了不做大号手环选择使用功能性更强的Wear OS,做到了独立于手机使用和安装APP,比较完美的集成了自家的IoT服务,eSIM功能也丰富了使用场景,这些都是小米手表的优势。为此小米手表也继承了Wear OS的全部缺点,比如耗电快、通知消息不能弹出、网络连接不稳定、容易卡顿等问题,而小米手表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文中提到的手表门卡逻辑和充电表现。实际上,以目前多数智能手表的性能最适合的用法还真就是大号手环,Android APP在小米手表上的运行效果真的就是能装上而已,Wear 3100差劲的性能很难保证使用体验,和四年前的Android Wear设备相比没有本质区别。 对于这款产品来说,只要以后的版本优化好一些APP兼容性问题并非不能解决,如果发布了海外版米表,play商店和面具或许也有办法用上,只是下次记得换个性能够用的处理器吧。 |
香港服务器多少钱一个月?哪家的香港服务器
4核4g6M50G盘20G防御云服务器价格多少钱?T
特发集团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身边的AI】高空抛物智能追溯解决方案,站
中海&华为签署战略深化合作协议
华为赵博:数字化转型成为地产企业最确定的
这款TCL K6V指纹锁不到千元即可买到?大品
凯迪仕指纹锁哪款好用?买凯迪仕指纹锁选哪